北京雾霾不散 谁是真正“元凶”

来源:中国名企排行网  作者:原野    阅读次数:8711  发布时间:2015-12-21

  “忽如一夜仙气来,千楼万厦坠雾海。”这可不是唐代诗人岑参笔下的一夜梨花盛开的诗句,而是笔者对北京雾霾的心灵感受。

  在北京雾霾浓浓的日子里,一出门就被雾霾缠绕,大有身在“仙境”的感觉,走路也带着一股“仙气”飘飘然。有人吐槽:“在北京,冬季吃雾霾,春天吃沙尘,夏秋两季!”

  入冬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渐渐突显,大范围重度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使北京污染的“心脏病” 愈来愈重。2015年12月5日至12月22日,北京地区一连三次遭受雾霾笼罩,北京市两次发出红色预警,有的单位放假,许多中小学、幼儿园停课,成为北京史上“最严重的雾霾“。

  随着今年一部聚焦雾霾的纪录片《柴静调查:穹顶之下》、3日内以2亿次点击率刷爆新网络媒体的披露,大气污染问题已被推向社会关注的最前沿。

  北京官方曾发布“PM2.5”来源解析,强调北京市雾霾是以“PM2.5”颗粒为首要污染物造成的“重度污染”。

  “PM2.5”是什么意思? “PM”是一个英语单词的缩写,翻译为“细颗粒物”,“2.5”是指直径2.5微米的细颗粒物,这种颗粒很小,我们的肉眼是看不见的。“PM2.5”粒径小,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雾霾中混杂着“PM2.5”颗粒等有害物质,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危害,包括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破坏。

  2015年9月16 日,某国际研究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报告,每年有300 多万人过早死亡与室外大气颗粒物“PM2.5”污染有关。“PM2.5” 已成为全球空气污染、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

  那么,究竟谁是“PM2.5”的携带者和播撒者?谁是北京雾霾真正的“元凶”?一时间,各路专家各执一词,唾星四溅,颇有百家争鸣的热烈气氛。有专家称,北京雾霾的“元凶”是机动车尾气排放。消息一出便在社会上引起一场不小的争论。

  环保部门专家认为,北京地区,携带和播撒雾霾的“元凶”是采暖燃煤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所以每到冬季供暖,北方就雾霾笼罩。住建部门官员则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汽车尾气,而不是供暖燃煤,供暖只是压垮空气质量的最后一根稻草。北京市环保局认为,雾霾主要来自北京本地,北京产生雾霾比重约占七成;而中国气象专家则认为,雾霾主要来自北京之外的影响和输送。也有人认为,“厨房油烟”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雾霾成因说法不一、意见相左的情景由来已久,甚至出现了“隔空喊话”的尴尬局面。面对北京久久不散的雾霾,公众更是纠结烦恼,急切需要来自权威部门客观公正的说法。

  为此,国家环境保护部组织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十几家国内一流科研单位的专家,共同研究分析。专家研究分析的结论是,北京重污染过程中污染物来源的顺序依次是:燃煤、机动车尾气、工业源、扬尘和其它。

  燃煤是北京雾霾不散的真正“元凶”,其次是机动车尾气排放。

  专家解释道,燃煤污染物主要来自原煤散烧和中小锅炉排放,每到冬季,情况更甚。其次是机动车尾气排放,包括汽油车和柴油车排放,汽油车保有量巨大,在静稳条件下对城区影响大气明显;柴油车则单车排放量大,一次颗粒物排放显著。工业源则主要包括北京及周边地区的钢铁、石化等主要工业生产排放过程。

  一时间,“供暖性雾霾”成了网络热词。据统计,中国 60% 的“PM2.5” 来自煤炭和燃油。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快速实现工业化进程中,燃煤量巨大的钢铁工业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也带来了“PM2.5”非常严重的大气污染。

  钢铁是燃煤大户,北京周围的钢铁厂林立,储煤库鳞次栉比。数字显示,在我国每年36 亿吨的燃煤中 ,有3.8 亿吨燃烧在京津冀地区。钢铁厂选用了大量最褐煤,且大多不清洗,产生几亿吨废渣;这些未经清洗的煤产生的SO2等污染物,比所有发电厂加起来还要多。

  既然燃煤是北京雾霾的真正“元凶”,那么就要想办法限制和制止,顿挫其嚣张气焰。

  为应对燃煤污染物带来的重度污染天气,国家住建部严格供暖企业煤质管理,优先使用优质煤,坚决杜绝使用散煤。采暖期间遇到天气重污染时,采取提高热电联产、燃气锅炉、煤粉锅炉等低排放热源供暖比例等临时性应急措施,大大减少供暖污染排放。

  有专家建议,冬季是重污染高发季节。各地要真正做好控制冬季燃煤,特别是原煤散烧,也可以让一些重污染行业在冬季扩散条件不好的时候进入检修状态。在不可避免遇到空气重污染的情况时,要做到早预测、早预警、尽早采取措施。

  然而笔者认为,要遏制雾霾天气并不难,关键是要消除一些地方官员心中的雾霾,心中不留雾霾,不再迷恋这种“皇帝新装”,不要心存侥幸,实事求是绘蓝图,脚踏实地办实事,北京及周边地区一定会晴空万里,白云朵朵。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看,英美等发达国家经历了工业革命、环境污染破坏以及为之付出惨重代价的过程,才换来当今令人欣慰的蓝天白云的优质环境。由前车之鉴可以得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可以共赢的,只是我们要将两者从兵戎相见到握手言和的期限尽可能缩短。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不管借他山之石还是自主创新,我们必须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步伐,通过全民环保和科技创新,进一步改善生产工艺和设备,节能减排。

  我们期待,在不远的时间里,一座座清洁的城市,一个个崭新的村庄,一片片白云、碧水、蓝天就会呈现在亿万居民的面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