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新基建”推进方案密集出台 宜注重“新老基建”融合发展

来源:新华财经  作者:    阅读次数:1865  发布时间:2020-10-27

  今年以来,多地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出了“新基建”行动方案或行动计划,对三年内的“新基建”发展作出规划部署。记者调研了解到,尽管各地对“新基建”的着力点不完全相同,但主要包括“新网络”“新平台”和“新终端”三个领域,并计划实施较多重大项目和较大规模的投资。业内专家建议,各地应根据基础条件、市场需求和比较优势,选择“新基建”的投资方向,在加快推进“新基建”的同时不应弱化偏废“老基建”,应注重“新老基建”的融合发展。

  一、未来三年将有一大波“新基建”项目来袭

  记者调研发现,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已经开始“抢跑”“新基建”领域。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安徽等地区纷纷出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提出了多个重大项目和大规模投资计划,希望在三年内见到明显成效。

  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底,推动上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能级迈向国际一流水平,未来3年实施的第一批重大项目和工程达48个,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

  浙江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浙江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投资规模比2019年增长2倍以上,2020—2022年累计完成投资近万亿元。

  不仅省级层面加大“新基建”的推进力度,许多城市、自贸区也纷纷推出“新基建”的实施方案。例如,合肥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明确,到2022年,实施不低于200个“新基建”重点项目,总投资不低于2000亿元,纳入全市稳投资“十大工程包”。而作为全国首个实现5G全覆盖的自贸片区,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计划实施32项新型基础设施行动,首批重点项目50个、总投资近300亿元。

  统计显示,上海、浙江、合肥、深圳等地已经公布的三年“新基建”投资规模达到了1.5万亿元。尽管其他多地的行动方案中,没有明确提出“新基建”的投资规模,但可以预计,三年内全国“新基建”项目的投资规模至少能够达到数万亿元。

  二、“新网络”“新平台”和“新终端”是新基建发展重点

  调研发现,各地对于“新基建”的发展主要着力在“新网络”“新平台”和“新终端”三个方向。其中,“新网络”主要指5G等信息通信网络,“新平台”主要指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新终端”主要指智能终端设施。

  在“新网络”方面,上海提出,三年内要新建3.4万个5G基站。浙江省计划三年内建成5G基站12万个以上。江苏计划今年新建5.2万个5G基站,实现各市县城区、重点中心镇5G网络全覆盖。湖北提出,到2022年底,全省建成6万个以上5G基站,武汉市和省内其他市州主城区5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同时,全省5G网络覆盖率和建设水平领先中部,新型基础设施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福建计划到2022年,全省建成5G基站8万个以上,城镇宽带具备千兆接入能力。成都计划三年内加快建设5G引领的双千兆宽带城市,建成5G基站6.5万座。合肥计划到2022年,建设超2.2万个5G基站,实现5G网络全覆盖。山东也提出要加速发展融合5G、全光网、卫星通信和量子通信等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设施。

  不仅是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也将5G基础设施建设视为“新基建”的首要发展领域,例如,云南计划到2022年,全省5G基站数量达8万个。

  除了“新网络”,“新平台”也得到了各地的普遍重视。山东提出要全力打造“中国算谷”。上海计划三年内在临港新片区新建5个综合机房,5个云计算数据中心。江苏提出,优化新一代数据中心布局,对新建、扩建符合国标A级或T4建设标准的新一代数据中心项目,保障用地、能耗指标配额并推动转供电改直供电。浙江提出,三年内建设大型、超大型云数据中心25个左右,率先完成双千兆宽带网络布局,建成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同时培育10个以上产业基地、100家以上标杆企业、100家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福建提出,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到2022年形成3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发展空天地一体化卫星互联网。云南提出,三年内建成10个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区块链技术云平台,全面建成云南省区块链基础服务平台,打造50个区块链应用。湖南省工信厅8月发布了《湖南省“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名单(2020年)》,主要项目包括5G项目12个、大数据项目21个、人工智能项目25个、工业互联网项目42个。成都计划三年内建成2个以上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增上云企业1万家。

  “新终端”则主要注重应用层面。上海提出新建10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新增1.5万台以上智能配送终端。江苏强调,三年内将加强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家、省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支持车载终端后装投放、充电桩建设。福建计划三年内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到5000万户以上,打造3个以上全国知名物联网应用服务运营平台。云南计划大力发展物联网,实现全省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普遍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在网终端设备达600万台;并且打造5个自动驾驶试点,7个智能电网和5个智慧煤矿试点。合肥提出,三年内部署超50万个城市神经感知节点,建设覆盖合肥市的物联感知网络体系,扩大量子通信网络体系覆盖范围,争创国家超算中心。

  三、专家建议应注重新老基建融合发展

  业内专家认为,加快推进“新基建”项目,并不意味着弱化偏废“老基建”,“新”“老”基建在未来将长期存在,“老基建”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仍将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起着“压舱石”作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刘立峰表示,按照一些机构的预测,目前数据中心年度投资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人工智能投资约300亿-400亿元,工业互联网投资可以达到100亿元。以上几项合计仅有3300亿元,只占近年来年度交通投资的5%,占城市建设投资的4.7%,占全部传统基建投资的2%。因此,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短期拉动作用有限。

  “但是,其对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却有重大影响,有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优化生产和服务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城镇化、工业化更高质量发展。”刘立峰说,无论当前还是长远,统筹协调好“新基建”与“老基建”项目的建设时序、重点、资源配置显得非常重要。各级政府应充分考虑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要求、突出问题和战略支撑需求,统筹考虑基础设施体系短板领域和建设重点、存量升级和增量创新,以及土地、资金、人力等资源要素的配置能力,合理安排项目建设时序,有序推进“新基建”与“老基建”重大项目建设。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吴文化建议,顺应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大融合趋势,着眼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发展要求,创新要素投入方式,加快推动“新基建”与“老基建”共享融合发展。一是推进“新基建”与“老基建”资源共享、设施共建、空间共用。充分利用传统基础设施网络和经济要素资源,统筹“新基建”与“老基建”空间布局和要素连接,加快推动实现“新”“老”基础设施资源“一张图”、规划布局“一张图”。二是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关键技术的牵引作用,加强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推进“老基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用“新基建”改造提升“老基建”,或在“老基建”基础上搭接“新基建”。

  全国人大社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江小涓认为,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应当是市场而不是政府,未来政府的投资应当由基于物的项目转向基于人的项目,扩大公共消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