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历:
所属单位: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从业时间:5年
公司职务:高级咨询经理
毕业院校:华东师范大学
学 历:本科
二、个人荣誉:
优秀共产党员
三、个人业绩:
2020年PPP咨询项目总合同额:713万元
2020年PPP咨询项目数:6个
四、个人先进事迹(工作成果)
2016年6月,本人加入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政府与公共咨询事业部,主要负责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及相关投融资咨询业务。在从事PPP工作的这5年来,本人参与、独立负责了多个PPP项目的政策、财务、法律、交易采购等全过程咨询工作,其中不乏财政部国家示范项目、发展改革委典型案例、省市地区的大型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PPP项目实操经验和对PPP行业发展的深刻理解,也是PPP这5年从快速野蛮发展过渡到平稳健康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本人长期驻点浙江省,用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工作协助丽水、台州、温州等地方相关政府部门推进落地了丽水市六个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丽水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台州市地下综合管廊(集聚区段)、苍南县228国道等多个PPP项目,其中丽水市六个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同时入选了国家发改委典型案例和财政部国家示范项目,丽水市图书馆新馆建设PPP项目入选财政部第四批国家示范项目,其他项目均陆续进入运营期,实现其社会和经济效益。
2017年92号文之后,PPP行业经历了一轮快速调整期,PPP咨询行业也迎来了“寒冬”。在此期间,本人持续奋战在PPP咨询工作的最前线,坚守合规底线,持续为地方政府客户提供高质量的PPP咨询工作。在2018和2019的两年中,本人兼顾做好PPP项目的开发和执行工作,参与浙江、江苏、安徽、广东、等多地PPP项目的前期谋划和识别工作,参与了滁宁城际铁路、西湖大学、温玉铁路等多个省内重点项目的咨询工作,累计推动PPP项目投资落地500亿元,签约咨询服务合同金额2000万元。
2020年起,本人参与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PPP推进工作,以专班成员身份加入自治区财政厅,协助其推动全区的PPP健康快速发展,完成了从PPP顶层制度设计到全区PPP对接辅导再到各市(县、区)PPP项目的谋划与培育等重点工作,帮助地方用好PPP这一好的政策工具,加快地方基础设施补短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对行业发展的建议:
回顾这一轮PPP行业的发展,主要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PPP模式在中国迎来了应用广泛的普及和长足的发展。2013年是中国式PPP重启的元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自此以后,PPP的支持政策不断升级,PPP在中国的发展缓缓拉开序幕。2014年部委联合推动,初步探索PPP模式,财金〔2014〕76号文是部委级别首次正式提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标准说法。2015年-2016年中央顶层推动,各类《操作指引》频发,PPP模式加速发展。2017年-2018年,PPP热潮遇违规融资寒流,92号文发起清库整顿,PPP降档减速经历深度调整。2019年春暖复苏,回归理性,PPP2.0驶入规范稳步发展之道。2020年财政部加快PPP入库,明确全流程绩效工作细则,助力疫后重建PPP稳步再起航。从数据方面来看:从2018年一季度到2019年四季度,PPP的数据一直在下降,2020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又再度探底。从2020年二季度以来各项指标开始出现“久违”回升,释放企稳信号。随着2020广西、宁夏、山东、江苏、宁夏等多地政府出台规范或鼓励PPP发展的政策,并再次将PPP作为地方投资项目的首选工具,本轮PPP模式调整的拐点和新一轮起点已经确立。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年,PPP在经历高速发展和深度调整之后,即将进入了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PPP行业首要应是继续走合规、健康、平稳发展的路线,无论是从国家层面制定政策、地方层面推动项目、中介机构层面提供服务以及社会资本层面参与投资,都应本着底线思维和合规意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政策契机和历史机遇,把好工具用好,好政策执行好,发挥PPP应有的积极作用和经济效益。其次,PPP项目一直以来都提倡优先推动存量项目,盘活存量资产,优化政府债务结构,形成良性投资循环,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量PPP占比还是较少,这与存量项目操作难度高、涉及主体多导致阻力大、相较于新建项目利润少等均有关系,因此建议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机制,推动PPP模式真正能够成为地方政府盘活存量资产、激发经济活力的有力工具。最后是由于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券的大规模发行,一定程度影响了PPP模式的应用,PPP与专项债不可避免产生了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纠葛和联系,各地政府包括财政部也在探索研究PPP和专项债的结合问题,建议能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使得二者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一揽子解决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等问题,将这两项合规的投融资工具的效用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