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程电子化招标投标应用实践 ——以智能电能表招标采购为例

来源:《招标采购管理》2022年第12期  作者:    阅读次数:1630  发布时间:2023-06-07

编者按: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借助国家电网新一代电子商务平台和营销类物资辅助工具,在智能电能表招标采购上形成业务全线上、数据不落地、流程智能化的工作模式。本文以智能电能表招标采购为例,重点介绍公司在构建多系统互联互通、在线结构化投标方案、开发应用辅助工具集方面进行的实践,为电子化招标投标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电能的仪表,根据其工作环境、工作原理、使用用途及准确度等级等多种分类方法有多种不同分类。随着电能表技术标准的迭代升级,当前工业用户和居民用户家中常见的新一代智能电能表,除完成传统的计量功能外,还增加了非计量的相关功能,并通过应用模块的拓展,成为电力物联网最核心的设备之一。

智能电能表作为国家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质量优劣关乎千家万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网)对电能表质量把控流程,从产品出厂开始,涵盖招标前、供货前、到货后、运行中直至退出运行的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包括出厂检验、招标前全性能试验、供货前样品比对、到货后的抽样验收及全检验收、以及运行过程中的定期抽检及故障分析等流程。

从2009年起,国家电网将电能表纳入总部一级集中采购目录,试点开展集中规模招标采购。多年来,始终将采购质量放在首位,通过规模化、批次化的采购形式,遴选出品质过硬、价格合理的产品,确保采购设备“选好选优”,为电力市场改革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智能电能表采购全流程电子化总体流程

 

 

借助国家电网新一代电子商务平台(以下简称ECP2.0系统)和营销类物资辅助工具,当前智能电能表招标采购已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从项目准备、发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全流程均在线完成(见图1)。

图片

通过以上各环节全流程电子化招标投标,能够减少采购过程人为干预,提升客观量化评审比例,确保采购设备质量。

 


智能电能表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主要举措

 

 

除常规电子化招标采购流程外,智能电能表招标采购全流程有以下举措。

1.引入多维度评价数据,构建多系统互联互通

全流程、多维度的评价数据,覆盖智能电能表全生命周期,从招标前贯穿至运行环节,并实现多年运行结果的历史追溯。在招标采购的评价环节,除对投标人资格条件进行评审外,引入各类不同电能表、不同投标人的情况,贯通全生命周期评价体系通道,用客观指标和运行数据实现对投标人的精准立体化评价。

智能电能表招标采购在技术评分标准中,引入质量控制和运行绩效数据。其中,质量控制部分,对投标人的全性能指标、产品运行可靠性、元器件抽检情况进行评审。全性能指标主要指不同电能表的全性能检测结果。产品运行可靠性是对已供货产品在批次抽检、到货验收及运行故障率的情况进行评审,为电能表投入运行环节的关键指标。运行绩效部分,对投标人历史的运行绩效进行评审。

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维度的评价结果,由各层级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依照规章制度按分工完成,分别存储于各自不同的数据系统。以往各类型评价数据均采用线下方式流转提供给评标专家使用。由于评价数据类型多、流转方式不统一,降低了专家的评审效率。

通过电子化招标采购,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打破原有部分数据线下流通方式,贯通不同数据存储平台。通过建立不同系统间的数据接口,改变原有数据流转方式,打通多平台数据壁垒,实现全部评审参考数据在线流转,在ECP2.0系统统一应用。

2.投标方案在线结构化生成、响应、流转

投标方案是智能电能表投标文件中重要的响应部分。智能电能表投标方案主要由包号加上响应的全性能报告编号组合而成。原有做法为:原始的投标方案响应格式由采购专责进行维护,并将格式嵌入招标文件中。投标人填写响应内容后以附件形式上传,评标专家在评标现场将多份文件下载,整理格式后进行评审。

原有的响应格式采用人工方式手动维护,每次发布招标文件前需要采购专责反复核对,对专责制作模板的准确性要求很高。由于模板是嵌入招标文件中的附件格式,投标人在响应后会出现格式不统一、甚至文件损坏无法打开的情况,不利于投标人准确高效地进行响应。评标专家需要按文件逐份下载,并按导入后续评审工具的格式进行整理,增加专家机械工作量。

为提升正确性,减少投标人的投标失误,提高专家工作效率,利用ECP2.0系统和投标辅助工具,投标方案实现在线自动生成、响应、流转模式。ECP2.0系统在发布招标文件环节的同时,在后台抓取包层面的基础信息,自动生成结构化投标方案模板。投标人在获取文件后,可在投标辅助工具中打开投标方案模板,在线结构化响应与整体上传。开标解密后,结构化的投标方案数据与其他类型的投标文件同步解密,解密后直接流转至辅助评审工具中供专家评审使用。

3.开发应用辅助工具集,智能开展分包与评审

除借助ECP2.0系统外,智能电能表在招标采购多环节创新开发应用辅助工具,辅助完成分包操作与客观项评审。

在分包环节,借助辅助分包工具,精准解析当批上报计划,结合历史采购模型,科学合理制定标包结构,确保招标分包策略精准、高效,降低原有线下手动分包操作的易错性,提高分包效率和准确性。

在智能电能表商务、技术评审项中,客观项评审均已超过80%,客观项评审主要依托辅助评审工具完成。

对于结构化投标方案,以及其他系统流转过来的客观数据,在完成文件解密后同步,连同项目基础数据自动导入辅助评审工具。通过可配置的计算逻辑,由工具完成对以上数据的得分计算,得分自动回传至评分环节。

对于投标文件中其他客观评审项,采用系统与工具相结合的评审方式。依据资质业绩条件及评审规则,在辅助评审工具中模块化配置初评及详评的比对逻辑。专家使用辅助评审工具,只需对本次项目的基础客观数据进行确认,无需专家针对每一项进行手动打分。基础数据结合已配置的评审规则,自动开展初评、详评,实现否决及详评客观项自动回传至评标系统。

 


智能电能表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优势

 

 

1.打通业务断点,减少人为干预

多平台贯通助力全面提升基础参考数据质量。智能电能表评审使用的参考数据来源较多,线下流转方式会带来被修改、非最终数据等一系列风险。且由于保密性和实效性的要求,许多数据需在开标后第一时间提供给评标环节使用,线下流转方式存在业务断点,降低数据流转时效性。

通过系统互联互通,基础数据可直接流转至评标环节,且各环节流转角色明确,减少人为干预,避免不当失误,形成可追溯、规范化的电子化评审体系,实现数据合理高效应用。

2.智能科技辅助,提高工作效率

分包工具与辅助评标工具的应用,改变了传统采购专责手动分包,评标专家手动打分的工作模式。辅助工具除完成易错、重复的工作外,还能快速完成大量人工无法完成的计算任务。辅助工具的应用提高招标采购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采购管理精益化、智能化水平。

3.优化营商环境,降低投标失误

以往投标人在投标阶段编制投标方案时,需要对照招标文件中规定格式逐行手工填写,人为错误时常发生。结构化投标方案的应用,从根本上避免了投标人在投标阶段编制投标方案带来的不必要失误,大幅度减少了投标人制作投标方案的工作量,提升投标人填写投标方案的便利性与体验感,助力顺利投标,优化营商环境。

 


结语

 

 

智能电能表全流程电子化招标采购,充分发挥电子招标投标优势,形成招标采购业务全线上、数据不落地、流程智能化的工作模式。全流程电子化实现多系统互联互通,保障全流程数据可追溯,助力招标采购进一步公开透明,推动电网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电力客户服务能力和水平,优化电力营商环境。

 

 

 

作者:王一乔

作者单位:国网物资有限公司

 


图片

来源:《招标采购管理》2022年第12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