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收购不是成熟的标志 鞋企需谨慎

来源:中国市场监测中心  作者:    阅读次数:2510  发布时间:2010-04-20

  经融危机缩短了国内鞋业品牌与国际品牌的距离,国际很多鞋业品牌摇摇欲坠,让鞋商看到了这其中的机遇,也因此收购风潮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形成了一股热流。有业内人士分析国内鞋企并购国际鞋业品牌,这将成为中国鞋业走向成熟的一个明证。甚至有人认为,实现了品牌向上走的鞋企在这一股收购热潮下,将拉响对外扩张品牌反击的号角。

  早期针对鞋企品牌收购,无论从研发、技术、品牌、渠道网络到品牌运营国内诸多鞋企仍然处于成长阶段,实现成熟而完善的国际运作还只是天芳夜谈。诸多中小型鞋企快速发展虽然在产量、产能上占据了有利的位置,但是品牌的塑造仍然是短板,品牌文化的积累也的确有限。但是随着中国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国内诸多鞋企成熟速度加快,从单纯对销量的追求,转变为突破品牌到如今的并购热潮,无不验证了中国制鞋企业已经进入品牌营销的时代。

  2009年10月,安踏斥资6亿港元收购FILA品牌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的业务,抓住中国高档体育用品市场的发展潜力。FILA品牌的加盟不但给安踏带来新业务增长点,更可与主攻大众市场的安踏本土品牌形成优势互补。安踏体育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日前也做过表示,立足将收购的FILA品牌做得更扎实,以利好安踏长期发展。很显然,安踏收购FILA品牌是站在国际行业的大环境下思考,依靠的是成熟的品牌运作经验。在FILA中国品牌重塑工作完成后,安踏将甄选于高端消费市场已有相当根基的分销商及策划开拓新分店,计划2010年底将拥有200家FILA门店。这将进一步充实安踏的品牌内涵,并巩固安踏在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先地位,成功坐上了运动品牌的头把交椅。

  同样,品牌收购不是单纯的资本运作,一个企业的收购能力不仅包括前期的收购成本,更重要的是收购之后的品牌运作中的持续性投入以及企业文化的融合,企业运营各个层面的有效的支撑。另外收购占用的企业大量资金和精力,极有可能消弱在行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早前阿迪达斯稳稳占据了运动品牌的第一位置,但在阿迪以天价收购了美国品牌锐步后,却因消化不良,给竞争对手耐克可乘之机,耐克趁机将产品线扩展到了更多运动领域。这例子也证实了品牌收购后,企业消化、吸收融合的艰难。因此,在品牌收购鞋企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更多去分析背后的不可行因素,三思而行,才会在品牌之路上走的更远。

分享到:

GNDT热门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