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产业园建议 当前生态型产业园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

来源:  作者:    阅读次数:4098  发布时间:2016-12-09

  摘 要:生态型产业园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共同实现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各地区建设发展生态型产业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此希望为生态型产业园建设、发展提供一些新的视野和思路。

  生态型产业园是一种由制造业和服务业所组成的产业共同体,共同管理环境与物资流动(包括能量、水、和资源)从而致力于提高环境与经济绩效[1]。其基本原理是将园区企业模拟自然系统来进行布局,废气、废水、废料都变成新的建设原料,通过资源的循环运作和能源的梯级流动实现资源使用的最小化和环境保护的最大化。循环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将污染负效益转化为资源正效益,尽可能地建立良好的产业园区生态运行机制和生态景观形象,从而形成完整意义的生态产业园区实践概念。通过联合运作,产业共同体可以取得比单个企业通过个体的最优化所取得的效益之和更大的效益。

  近年来,随着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一发展目标的提出,各地区已逐步接受“生态型产业园”这个概念,并已进行规划建设,但在过程中,从认识到实践,从管理到运行,都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意在抛砖引玉,以此希望为生态型产业园建设、发展提供一些新的视野和思路。

  1.建设实践生态型产业园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目前,国内规划建设生态型产业园,普遍面临着技术、政策、信息、组织运作等多方面的困难,涉及政府部门、周边区域、园区开发主体、入区企业等各个层次和方面的矛盾。

  1.1政策体系长效性差,环境侵权责任社会化程度低,对特殊企业扶持力度不够

  为促进生态型产业发展,从国家、地方政府到产业园区开发主体都会出台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对园区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但这些优惠政策往往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如何建立一种连续长效的政策体系来保障园区及区内企业在较长的生命周期内持续不断发展,是现实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政策体系中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方面。但环境保护不能只依靠政策。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环境保险意识普遍偏低,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只在少数地区有试点,使得环境侵权责任社会化迟迟得不到有力推动,导致排污企业由于经济赔偿及高昂的律师费、诉讼费而负债,甚至破产、倒闭,政府往往成为最后的责任承担者。

  生态型产业园的产业共生网络是一个或几个产业为中心,涉及上下游多个环节。某些特殊环节的企业属于低利润或公益性质的行业。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少政策上的有力扶持,发展受到阻碍,最终可能导致园区产业食物链的断裂,使园区运营瘫痪。

  1.2园区的空间规划不能与经济发展规划有效结合,产业链条单一,宏观布局不合理

  区域规划不能仅仅拘泥于空间物质形态,物质的背后肯定有经济、社会、政策的因素[2]。而目前,大部分的区域规划设计人员只具有专业背景,对产业、经济不了解或了解很少,不能将空间规划与生态型产业园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有效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对于园区成员之间的产业共生链、网结构没有进行更深的研究、组合,减少或减弱了再使用、再循环的环节,使生态型产业园成为清洁生产企业的简单集群,园区运营存在稳定性差的隐患,达不到整体增值。另一方面,生态型产业园区内的企业是相互使用生产过程中的废物,企业布局的不合理会造成生产运营成本的增加,而降低了再循环、再利用的经济性;公共配套设施的布局设计不合理,会造成重复建设及运行不畅。

  1.3招商频频“招伤”,能力不足,忽视“原则”,急功近利

  招商引资实质是一种商业竞争,有竞争就得有资本。许多产业园区的招商部门缺乏对外部经济形势的准确分析和把握、对内部规划建设的细致了解和认识,完全依靠优惠政策,招商能力不足。许多招商部门急功近利,为暂时完成任务忽视“原则”,过于追求上规模、资金雄厚的企业,而忽略的企业本身的发展空间、其所属行业与园区其他成员之间的关联度,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抛之脑后,为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1.4园区对入区企业管理引导不到位,服务配套不同步

  随着园区建设、企业进驻,园区的管理服务工作便成为重点。但目前许多生态型产业园区的管理部门都只重“招”,不重“管”。一是制度体系不完善;二是对企业缺乏必要引导,只重经济,忽略环境;三是配套设施与园区、企业发展不同步,不能把握好建设尺度,不是跟不上发展,就是过度浪费。四是管理人员能力不强,信息平台缺“质”少“量”,参与市场竞争的智慧不足。

  2.发展生态型产业园的几点建议

  2.1制定并持续完善产业园的政策体系,推动环境侵权责任社会化。

  (1)一个生态型产业园的建设发展是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多方面的影响,离不开国家引导和地方政府的引导。这些影响最直接的表现便是来自上层建筑的不同时期、不同策略的政策导向。在产业园建设发展一定时期,这些政策导向具有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形势变化,优惠政策不再发挥作用。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园区开发主体为更好的促进产业园发展,需要与政府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获得准确、超前的信息,争取到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必须明确产业园的目标定位,对外部经济形势的准确分析和把握,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制定产业园的发展原则,持续完善产业园的政策体系,把握本区优势,把解决实际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使产业园规划建设、招商引资、运营管理、环境管理及资源综合利用等各项工作都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平稳、顺利的渡过每个发展阶段。

  (2)生态型产业园在环境保护方面要制定更严格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在招商政策上,一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绝不能“泥沙”皆来,引入那些高污染、高耗能项目,最后造成的只能是资源被浪费、环境被污染,园区发展停滞。要高度重视招商战略,突出招商引资质量,由招商引资转向招商选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注意产业安全、促进产业园经济发展,坚持 “五不招”的原则(违反国家政策的不招、导致环境和空气污染的不招、市场过剩的不招、重复建设的不招、技术含量低的不招)。

  当然环境保护不能只依靠政策,在灌输环保理念、提高企业在环保方面的认识的同时,要注重引入社会保障体系,推行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推动环境侵权责任社会化。我国已经进入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据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估算,我国2007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排污企业和国家都承受着重大负担。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由企业就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风险在保险公司投保,由保险公司对污染受害者进行赔偿,目前已成为各国通过社会化途径解决环境损害赔偿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全球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总保费已超过20亿美元。环境保险虽然具有保护排污企业利益的先天性,但并不意味着企业可放心大胆排污。企业投保后,保险公司有权根据合同介入企业的环境风险监督和管理,排查环境事故隐患,提出整改建议;企业如不予以改正,保险公司可能不承担责任。在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还处于试点阶段,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参保,。要真正发挥险种作用,需要扩展其覆盖面。考虑到生态型产业园的未来发展,为避免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对园区和入区企业发展的阻碍和负担,约束园区企业行为,应该引入环境责任保险,筹划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入区企业投保,最终形成环境保护方面的长效运转机制。(3)园区产业网络中的某些必需环节上的企业属于低利润或公益性质的行业,市场竞争能力偏弱,易造成经营不善。为保证这些企业的顺利发展及整个园区正常运营,在园区政策体系中应设立一些优惠政策对这些企业予以有力扶持,避免造成园区产业食物链的断裂,使园区运营瘫痪。

  2.2空间规划与经济发展规划要有效结合,重视产业共生链设计,宏观上合理布局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区域规划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产业、经济方面的问题。建设一个生态型产业园的最终目的便是在满足其发展定位的同时,达到环境、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共赢”。生态型产业园的规划建设也应该在分析产业园的目标定位和基本政策的基础上,在进行空间规划的同时,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一并考虑。

  (1)要注重规划产业园的产业共生网络。生态型产业园的产业共生系统是规划设计中除空间规划外的另一核心部分。它以一个或几个产业为中心,多个企业相接,形成一个经济辐射面。通过构建材料、产品、副产品的生产链,,使生产、交换、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各方获取利润的同时,实现物质的最优循环和利用,推动生态系统良性发展。规划时,应对中心产业的范围、特点及产业链条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最基本流程,从原料到每一环节的上下游产品,从产品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并设计引入那些以上述废物为能源或存在较大关联度的企业将上游系统的废物转化成自己的有用原材料,形成产业“食物网”,进行充分循环利用,基本实现零排放。

  如对于以重型装备制造业为主的生态型产业园来说,重型装备制造包括能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机床制造,大型包装机械设备等等。近年来,装备制造业整体逐步走向技术化、信息化、集群化和全球化。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一台小小的生产设备也许就汇集了包括钢铁、合金、塑料、橡胶、尼龙等多种材料,采用了表面热处理、材料复合等多项新工艺,涵盖了液压、仿形、光电等多种新技术[3]。其产品服务也逐步扩展,包括运输、安装、调试、维护、维修、改造、升级等多个环节和步骤。制造系统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DIMS)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并向制造智能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产业的信息化、软件化、高附加值化。同种产业或相关产业的制造企业在同一地区有机地集聚在一起,通过不断创新而赢得竞争优势,研究、开发、生产以及销售的全球化合作日趋加强。在这些过程中,原料、产品的输入、输出又涉及到原材料供应及物流运输行业;能源的使用供给涉及到能源供给单位(如水厂、电厂、电力公司等);制造系统涉及到计算机软件行业。生产产品的同时,余热、余气、废水、含铁物质和固体废弃物大量产生,又涉及环保及其他下游行业。

  产业园应该从重型装备制造涉及的这些行业入手,选择相对应的优秀企业入驻,使上下游产业链的紧密衔接,最终形成一个稳固的产业共生网络。

  另外由于企业之间结成共生网络,为使各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的程度达到最小,园区企业的数量、规模、类型都要互相匹配,各企业的产品又要有自己相应的市场需求。

  (2)产业园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宏观布局。生态型产业园区一个本质特点就是园区内部企业之间及与周边资源的有机结合。反映在园区布局上即以空间和时间的最优化设计组合使生产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能够交换利用,以使企业与园区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成本最小化与效益最大化。这里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副产品利用成本,物流成本是这两者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型产业园的布局一定要基于系统工程学、工业生态学等原理,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把各企业、各服务单位、各类基础设施等,依据物质和能量的流量与流向、服务的需要,科学、合理、有效的布置在园区,同时为未来的发展变化预留出空间,以提高循环利用的经济性,避免重复建设,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2.3创新招商思路,重视招商策略,提高招商能力,完善招商服务体系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生态型产业园的招商部门应该对招商的思路、策略进行认真思考。

  招引什么样的项目,是招商引资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做好这一点就要明确产业园的目标定位,对产业园内部规划建设情况进行细致了解和认识,对外部经济形势进行准确分析和把握,因地制宜,才能因情施策。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对社会负责。招商部门应根据地方产业结构,实行“产业链招商”,瞄准高科技、高税收、高效益的项目进行招商引资, 把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拒之门外,保护好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制定优质的投资方案。优惠的政策是招商的必备条件。但是在众多产业园、开发区竞相抛出“优惠政策”进行竞争的情况下,优惠政策已不再是取胜的法宝。只有拿出足够吸引人的投资方案,才能真正使投资方动心。一个优质的投资方案必须合乎产业园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实际条件,合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结合投资方的情况,对投入方有比较丰厚的回报率和稳定、持续、长远的发展空间。

  第三,加大生态型产业园的宣传力度。相较之下,拥有较高知名度的生态型产业园,更容易吸引投资方的眼球。招商部门应准备既能代表产业园形象又较为实际的宣传资料,积极参与产业园发展定位相吻合的行业展会或其他推介活动,在适当范围内通过媒体宣传、电子商务等多种方式搭建信息平台,对产业园进行多角度宣传,进一步提高园区与目标企业合作的可能性。

  第四,提高招商人员业务能力。作为招商工作人员不仅要为企业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营造亲商安商的氛围,更重要的是要懂招商会算帐。一方面要训练思辨分析能力及谈判技巧,另一方面要拥有丰富的经济方面的知识,增强在项目推进环节中的操作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为投资项目做好承接方案。

  2.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强化产业园管理服务工作,

  环境出形象,环境出效益。良好的环境在生态型产业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的环境既包括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硬件环境,又包括管理服务方面的软件环境。只有软、硬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提升产业园的经济发展品质和整体形象,真正促进产业园循环发展。

  (1)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基础设施包括水务、电力、通信、卫生、排污及垃圾处理、管道煤气,交通等等,其布局、建设品质及建成后的有效利用往往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需要规划、基建及后期管理部门共同协作。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适度”两个字,把握好建设规模、尺度,使配套设施与产业园、入区企业发展同步进行。规模尺度小了,满足不了产业园和企业要求,会阻碍产业园与企业的发展;规模尺度过大,不能完全投入使用,资金成本不能顺利回收、时间延长,影响下一步的投资建设。

  配套设施中,交通基础设施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

  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不仅为区域内外提供运输服务,更重要的是对区域经济产生强烈的辐射作用,其影响包括短期的建设收益和远期的通达性与竞争力的提高。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绝不能与外界脱节。要通过调查分析,高质高效的完成,在保证现阶段建设规模合理的基础上,为远期发展留下余地,。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三者统一的重要途径,包括区域的污水处理与再利用,垃圾的无害化与资源化、区域集中供热等等。生态型产业园的建设更要重视这一点,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综合治理和利用的原则,合理选择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同时预留综合利用和资源化处理场地。另外,要注意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化,将公益与收益相结合。(2)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生态型产业园的建设中,生态环境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主要内容之一便是景观绿化工程。要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满足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使景观与产业园结构、布局、组织功能协调的同时,既突出整体风格,提升园区品味、形象,又有不同特点。只有将点、线、面的景观绿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发挥绿地的效益,起到生态调节作用,促进人、经济与自然的协同进化。

  (3)提高管理人员能力,要建立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打造畅通的信息服务渠道。随着产业园的建设,对入区企业的服务管理成为产业园另一个工作重点。服务管理中的人是服务管理的延伸,资源是服务管理的实施基础。对管理服务人员,应以思想教育为先导,树立服务理念;并根据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 “一专多能”的培训。产业园的管理部门应该建立起完善服务管理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流程,让服务处理过程细致透明化,既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还减少了服务过程中的脱节、无追溯性,使服务管理不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答录机,而是一个智能的协同服务处理系统[4]。除了服务管理体系,畅通的信息渠道也是“资源”的一部分。对于产业园和企业来讲,信息多元化是发展的战略重点。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包括多元化的信息平台及先进、安全、可扩充的信息管理系统。既可以为入区企业持续发展、连接产品与用户搭建一座最直接的桥梁,同时也是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以确保产业园与入区企业、入区企业之间多层次上的密切、长期的合作与信息共享,最终使产业园的建设、运营、管理、服务得到延伸和增值。

  3.结束语

  生态型产业园的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其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各方的积极努力。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园区开发主体都应抢抓时间,寻找机遇,用科学的发展观,谋划正确的发展思路,立足当前,把握长远,推动环境、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共赢”。

分享到: